2020 年 4 月 17 日,一些人走在石家庄长安公园的健身步道上。河北日报记者耿辉 摄
●全民健身“家”出新花样
4月9日中午,在办公桌前工作了半天后,河北天虹律师事务所律师聂华伟通过手机软件与一名跑步者见面,并在办公室的跑步机上跑了5公里,以缓解长时间坐着带来的身体不适。
去年,聂先生的办公室配备了一台跑步机,但它经常闲置。“因为在跑步机上跑步感觉太单调了,所以还是和朋友见面,在风景优美的地方跑几公里比较好。”聂华为表示,单位复工后,因为他不敢在户外运动,所以这台跑步机几乎成了他每天必备的健身工具。
让聂华伟更有动力的是,现在很多跑步者都使用跑步机。大家通过手机软件见面,休息时在跑步机上跑步,不仅避免了无聊,还增添了乐趣。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人进一步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面对体育场馆的临时开放和户外健身的限制,为了满足运动健身的需求,许多人将健身场所从室外“搬”到了室内,原本线下同时进行的健身或比赛活动也同时在线上完成, 而“云健身”也成为疫情催生的新时尚。
为应对疫情的影响,众多健身服务机构和健身教练纷纷尝试线上教学之水,以直播的形式引导人们在室内锻炼。一些中小学也推出了在线体育课程,鼓励学生在家适度锻炼。相关部门、体育协会、知名运动员和教练员也纷纷采取行动,在线教授适合“在家”的健身项目,让“云健身”更加繁荣。
石家庄大学人类健康促进与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莉表示,疫情下“云健身”的“火爆”,是全民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的体现。
2020 年 4 月 19 日上午,石家庄市玉溪公园的健身人群。河北日报记者耿辉 摄
与此同时,过去被忽视的亲子健身,也在疫情期间蓬勃发展。坪山县东庄村村民王洁伟很少运动,但在疫情期间开始在家尝试健身。“起初,我什么都不知道,我知道如何在家里做俯卧撑。”王洁伟说,后来他无意间看到了前世界体操冠军莫蕙兰带孩子做运动的视频,于是和孩子一起看,学会了在家做“亲子运动”,不仅增强了身体素质,也增进了亲子关系。
相关专家指出,疫情期间的居家生活强化了年轻父母的亲子健身观念,促进了家庭运动的发展。所谓家庭运动,是指家庭成员主动组织和参加的体育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锻炼活动,满足爱好,丰富家庭生活,促进家庭和睦。简而言之,它是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的体育锻炼活动,无疑对家庭成员尤其是青少年的运动健身习惯的形成,以及促进家庭成员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大多数上班族,尤其是长时间坐在办公室的上班族,从紧张的工作时间中抽出时间,因地制宜,使用当地材料或辅以简单的健身器材,通过原地抬腿、椅子练习、哑铃等负重运动或拉力机、松紧带等阻力练习等简单运动, 放松肌肉和骨骼、缓解疲劳等,也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
“这种健身活动可以称为基于场景的健身。事实上,任何想锻炼的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活动。即使是“微健身”,也总比不运动好。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海峰认为,每个人都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的第一人,我省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并不高,缺乏运动是多种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好在这次疫情激发了人们健身的主动性,希望更多的人坚持随时随地锻炼的好习惯,通过健身促进健康。
2020 年 4 月 19 日上午,石家庄市玉溪公园的健身人群。河北日报记者耿辉 摄
●适应情况,使新花样成为常态
这时,住在石家庄市玉溪公园对面小区的张叔叔开始每天早起,戴着口罩在公园内的健身步道上跑步。现在疫情防控形势正在好转,我还是在做好防护后,愿意去户外跑步。”
在李丽看来,跑步机再发达,也不能取代户外跑步,但户外跑步再好,都不能否认跑步机存在的价值。他认为,疫情结束后,“云健身”和情景健身可能很难成为全民健身的主流,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相辅相成,家庭健身和情景健身的不断发展或将形成疫情后全民健身的新格局。
他表示,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在线健身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不过,这也需要“云健身”相关平台和产品来排查和填补空白,尽快补齐短板。在线健身指导的最大问题是它不能科学。引导科学健身的第一步是进行体能测试,教练需要以此为基础,为不同的人开出不同的健身处方,这是一个高度专业的环节,单独在网上很难做到。此外,目前在线健身直播内容参差不齐,需要不断改进。
张海峰表示,有关部门要建立网络健身标准体系,制定准入标准,加强监管,及时发现和整改行业违规行为。开展线上健身指导的相关机构和平台应根据受众需求不断优化和改进内容,从而实现标准化运营。
2020 年 4 月 19 日上午,部分市民在石家庄市玉溪公园进行锻炼。河北日报记者耿辉 摄
相比于“云适能”,张海峰更重视情景化适能的发展。他认为,目前人们不运动或不能坚持运动的原因,大多是“很忙,没时间,也没有场地”。情景化健身可以充分利用更便捷的场地和碎片化的时间,灵活地进行运动健身,具有简单、经济、省时、高效等优点。
为了进一步发挥情景健身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张海峰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科学运动就是良药”的理念深入人心。企事业单位还需要更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相互健身的积极性。运动健身和运动康复领域的专业人士应开发和改进各种场景下运动健身的科学方法,加强专业指导。
“以亲子健身为代表的家庭运动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和人格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比起让孩子参加各种文化课程,引导和帮助他们从小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可能更有价值。李莉建议,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加强对家庭运动的研究,相关企业应积极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家庭健身产品,为家庭运动提供科学指导,从全民健身中获益世代相传。(河北日报记者 王卫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hnbd.com/html/tiyuwenda/9089.html